wén tiān xiáng

文天祥

  • 词语读音wén tiān xiáng
  • 词语注音ㄨㄣˊ ㄊㄧㄢ ㄒㄧㄤˊ
  • 繁体字形

基本解释

文天祥 (南宋末期历史人物)文天祥(1236年6月6日-1283年1月9日),初名云孙,字宋瑞,一字履善。道号浮休道人、文山。江西吉州庐陵(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)人,南宋末政治家、文学家,爱国诗人,抗元名臣、民族英雄,与陆秀夫、张世杰并称为“宋末三杰”。 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第一。开庆元年(1259年),补授承事郎 、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。咸淳六年(1270年)四月 ,任军器监、兼权直学士院,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,被罢官。德祐元年(1275年),元军沿长江东下,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,招勤王兵至5万人,入卫临安。旋为浙西、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。遣将援常州 ,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 ,退守余杭。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,奉命赴元军议和,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,押解北上途中逃归。五月,在福州与张世杰、礼部侍郎陆秀夫、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,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,为陈宜中所阻,遂赴南剑州(今福建南平)聚兵抗元。景炎二年(1277年)五月,再攻江西,终因势孤力单,败退广东。祥兴元年(1278年)十二月,在五坡岭(今广东海丰北)被俘。次年,元朝蒙、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(今新会南),令招降张世杰。文天祥拒之,书《过零丁洋》诗以明志。 后被解至元大都(今北京),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,许以中书宰相之职。文天祥大义凛然,宁死不屈。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(1283年1月9日),于大都就义。终年47岁。著有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。

词语解释

基本解释

(1236-1283)南宋大臣、抗元英雄。字履善,号文山,吉州吉水(今属江西)人。二十岁中状元。1275年,元军沿江东下进逼临安(今浙江杭州),他在家乡赣州招募义军奔赴临安,任右丞相,曾出使元营谈判,被扣。后脱险,回南方重组军队,坚持抗元。1278年在五坡岭(今广东海丰北)被俘,他被押送往北方途中写下不朽诗篇《过零丁洋》。次年至大都(今北京),被囚四年,备受折磨,坚持不降,终在柴市口殉难。狱中所作《正气歌》,尤被后世传诵。

辞典解释

文天祥wén tiān xiángㄨㄣˊ ㄊㄧㄢ ㄒㄧㄤˊ

人名。(西元1236~1282)​字宋瑞,又字履善,号文山,宋末忠臣,江西吉水人。官至左丞相,封信国公,德祐初,元兵入侵,天祥应诏勤王,奉使入元军议和,被执,脱归,辗转浙、闽、粤,继抗元师,战败被执,拘燕三年,宋既亡,终不屈,遂被杀,临刑,作正气歌以见志。著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吟啸集》。

英语 Wen Tianxiang (1236-1283)​, Song dynasty politician and poet, folk hero in resisting Mongol invasion in Jiangxi in 1275

德语 Wen Tianxiang (Eig, Pers, 1236 - 1283)​

网络解释

文天祥 (南宋末期历史人物)

文天祥(1236年6月6日-1283年1月9日),初名云孙,字宋瑞,一字履善。道号浮休道人、文山。江西吉州庐陵(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)人,南宋末政治家、文学家,爱国诗人,抗元名臣、民族英雄,与陆秀夫、张世杰并称为“宋末三杰”。
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第一。开庆元年(1259年),补授承事郎 、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。咸淳六年(1270年)四月 ,任军器监、兼权直学士院,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,被罢官。德祐元年(1275年),元军沿长江东下,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,招勤王兵至5万人,入卫临安。旋为浙西、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。遣将援常州 ,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 ,退守余杭。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,奉命赴元军议和,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,押解北上途中逃归。五月,在福州与张世杰、礼部侍郎陆秀夫、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,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,为陈宜中所阻,遂赴南剑州(今福建南平)聚兵抗元。景炎二年(1277年)五月,再攻江西,终因势孤力单,败退广东。祥兴元年(1278年)十二月,在五坡岭(今广东海丰北)被俘。次年,元朝蒙、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(今新会南),令招降张世杰。文天祥拒之,书《过零丁洋》诗以明志。
后被解至元大都(今北京),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,许以中书宰相之职。文天祥大义凛然,宁死不屈。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(1283年1月9日),于大都就义。终年47岁。著有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。

“文天祥”单字意思解释

“文天祥”的近义词

    “文天祥”的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