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àng gōng

上公

  • 词语读音shàng gōng
  • 词语注音ㄕㄤˋ ㄍㄨㄥ
  • 繁体字形

基本解释

上公 上公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。西汉时,有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称为上公,而东汉上公则仅有太傅一人,但不常设,一般是皇帝初即位时,为总揽朝政才设。太傅即辅弼国君之官,作为重臣参与朝政,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。董卓也称过太师,位在太傅之上。汉末别置大司马,位在三公上,大将军有时也位在三公上。三国时魏国大司马、大将军均为上公,第一品。曹睿即位后,任钟繇为太傅。

词语解释

基本解释

1.周制,三公(太师﹑太傅﹑太保)八命,出封时,加一命,称为上公。 2.汉制,仅以太傅为上公。 3.晋制,太宰﹑太傅﹑太保皆为上公。 4.公爵的尊称,亦泛指高官显爵。 5.传说古有五行之官,封为上公,祀为贵神。其土正曰后土。见《左传.昭公二十九年》。后因以"上公"指社神。 6.即太白星。

辞典解释

上公shàng gōngㄕㄤˋ ㄍㄨㄥ

周制,三公八命,出封时,加一命称为「上公」。
《周礼.春官.典命》:「上公九命为伯,其国家、宫室、车旗、衣服、礼仪,皆以九为节。」

汉时太保太傅的尊称。
《后汉书.卷一八.吴汉传.论曰》:「吴汉自建武世,常居上公之位。」

公爵。亦泛指高官显爵。
唐.李华〈寄赵七侍御〉诗:「属词慕孔门,入仕希上公。」

网络解释

上公

上公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。西汉时,有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称为上公,而东汉上公则仅有太傅一人,但不常设,一般是皇帝初即位时,为总揽朝政才设。太傅即辅弼国君之官,作为重臣参与朝政,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。董卓也称过太师,位在太傅之上。汉末别置大司马,位在三公上,大将军有时也位在三公上。三国时魏国大司马、大将军均为上公,第一品。曹睿即位后,任钟繇为太傅。

“上公”单字意思解释

“上公”的近义词

    “上公”的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