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和:附和;应和。比喻一方倡导,别一方效法;或互相配合,彼此呼应。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6回:“二人先通了郤克,然后谒见晋景公,内外同心,彼倡此和,不由晋景公不从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一方倡导,另一方效仿
成语出处:《明史 刘世龙传》:“仕者日坏于上,学者日坏于下,彼唱此和,靡然成风。”
成语意思:敝:破;驽马:劣马。破车劣马。比喻清廉俭朴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臣术》:“赖君之赐,得以寿三族及国,交游皆得生焉,臣得暖以饱食,弊车驽马,以奉其身。”
成语意思:敝:破;羸:瘦弱。破车劣马。比喻清廉俭朴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王荆公传》第12章:“上以廉取人,则敝车羸马,恶衣菲食,凡可以中上意者,无所不至。”
成语意思:破车瘦马。比喻处境贫穷。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书 刘繇传》:“繇伯父宠为汉太尉。”裴松之注引晋 司马彪《续汉书》:“八居九列,四登三事。家不藏贿,无重宝器,恒菲饮食,薄衣服,弊车羸马,号为窭陋。”
成语意思:蔽:遮;聪:听觉灵敏;明:香得清楚。掩住耳朵,挡住眼睛。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》:“二是对于现实要‘蔽聪塞明’,麻木冷静,不受感触。”
成语意思:操:持;拿;券:凭证;胜券:指胜利的把握。一定有胜利的把握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田敬仲世家》:“常执左券,以责于秦韩。”
成语意思:形容法纪严明,无所惊扰。同“匕鬯不惊”。
成语出处:黄远庸《弹劾案与新内阁》:“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,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:造化:创造化育。一支笔参与了创造化育。形容文笔高妙
成语出处:唐·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笔参造化,学究天人。”
成语意思:卑:谦恭;重:厚;币:礼物。说谦虚的话,送厚重的礼。形容对人有所求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齐惧,必卑辞重币以事秦。”
成语意思:
成语出处:
成语意思:形容意气风发;情绪激昂。
成语出处:见“鼻头出火”。
成语意思:犹言笔下超生。超生:佛家语。为了免使他人受难,书写时,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。
成语出处:苏雪林《闲话战争 齿患》:“严冷无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,就从不会有笔底超生的事。”
成语意思:形容绘画、诗文生动,如春风来到笔下。
成语出处:元 黄溍《瑶池春宴图》诗:“西飞青雀几时还,贝阙琳宫缥缈间,笔底春风殊未老,蟠桃积核已如山。”
成语意思:椽:房椽;放在檀上架屋顶的木杆。笔大得好像椽子。多形容大毛笔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 王珣传》:“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,既觉,语人曰:‘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’”
成语意思:指弊端超过有利
成语出处: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18章:“从咱们的安全上想,可是弊多利少啊!”
成语意思:犹言笔走龙蛇。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。
成语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十一回:“闻公博学广记,笔底龙蛇,真才子也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文章写得生动、出色
成语出处:谢冕《远方的星》:“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,笔底生花,具有当诗人的气质。”
成语意思:以之形容马行疾速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南史 曹景宗传》:“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……觉耳后生风,鼻头出火。”
成语意思:有意回避;不去谈论。
成语出处:徐迟《一九五六年序言》:“尖锐的矛盾,避而不谈,或加水冲淡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