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比喻文章写得生动、出色
成语出处: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画学·画中人》:“笔底烟花传海国,袖中诗句落吴船。”
成语意思:彼:对方;此:己方。不分你我。形容关系亲密。
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我想叫他们今后不分彼此,都是一样。”
成语意思:毙:倒下,死亡。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,至死才罢休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表记》:“乡道而行,中道而废,忘身之老也,不知年数之不足也,俯焉日有孳孳,毙而后已。”
成语意思: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。比喻指正错误。
成语出处:典出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郢人垩漫其鼻端,若蝇翼,使匠石斫之,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。”
成语意思:一种无装卸设备、在暴风雨时使船只得到掩护的港口。比喻一块可以躲避危险的地方
成语出处:张贤亮《心安即福地》:“外面的世界虽然波涛汹涌,家总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。”
成语意思:指避开烦难而比赛简捷。
成语出处:清 薛福成《选举论下》:“惟小楷试贴,一望可知优劣,不能无偏重之势,避烦斗捷,流风相师,久之而考者阅者,皆忘其所以然。”
成语意思:伐:声讨,攻打;诛:痛斥,责罚。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成语出处:清 忧患余生《序》:“而吾辈不畏强御,不避斧钺,笔伐口诛,大声疾呼。”
成语意思: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。
成语出处:《墨子 耕柱》:“且翟(墨翟)闻之:‘为义非避毁就誉。’支之苟道,受枉何伤?”
成语意思:指破旧之物也自有其用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仲尼之畜狗死,使子贡埋之,曰:‘吾闻之也,敝帷不弃,为埋马也;敝盖不弃,为埋狗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:必:一定;十分;恭:有礼貌;敬:尊敬;有礼貌地对待。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;也作“毕恭毕敬”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 小雅 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。”
成语意思: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五:“军长为李玉堂,一山东大汉,抵军部时,在门外相迎,毕恭毕敬。”
成语意思:表示避免嫌疑。
成语出处:见“避李嫌瓜”。
成语意思: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。
成语出处:《诗 小雅 节南山》:“弗躬弗亲,庶民弗信。”后转为“必躬必亲”。
成语意思:指文笔奇妙精采。
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:“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,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。”
成语意思:封闭关口,不与外界通商。
成语出处:清 林则徐《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》:“外来之物,皆不过以供玩好,可有可无,即非中国要需,何难闭关绝市。”
成语意思:敝:破,坏;丧:失去;豚:猪。指击破鼓、烹掉猪以求神治病,病仍未治好。形容费而无益。
成语出处:先秦 荀况《荀子 解蔽》:“故伤于湿而击鼓鼓痹,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,而未有俞疾之福也。”
成语意思: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。同“闭合思过”。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 蜀志 来敏传》“坐事去职”裴松之注引《诸葛亮集》:“自谓能以敦厉薄俗,帅之以义。今既不能,表退职,使闭门思愆。”
成语意思:闭;关闭;关:关口;锁:封锁。封锁关口;关闭国境。指封锁国境;不与外国通商往来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 复》:“复,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”
成语意思:阁:小门。过:过错。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。亦作“闭门思过”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“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,延寿大伤之……是日移病不听事,因入卧传舍,闭阁思过,一县莫知所为。”
成语意思:却:停止;却扫:不再清扫车迹,意指谢客。关上大门,扫除车迹。指闭门谢客,不和外界往来。
成语出处:南朝 梁 江淹《恨赋》:“至乃敬通见抵,罢归田里,闭关却扫,塞门不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