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称:适合。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。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
成语出处:明·杨基《初春诗》:“踏青鞋袜平头制,试暖以上称体裁。”
成语意思:喻收受小贿。蹄,“蹄”的古字,兽蹄,缣,黄色的细绢。
成语出处:清·吴伟业《梅村诗话》:“贪吏放手无罚,而寸蹄尺缣,辄加逮治。”
成语意思:
成语出处:
成语意思:犹言朝夕教诲。
成语出处:明·陈子龙《应本序》:“子龙得备吏于越,得侍先生左右,晨提夕命者且三载,又岂易遇哉!”
成语意思:阵:指战场。光着膀子上阵交战。比喻不顾一切,勇敢战斗。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9回:“许褚性起,飞回阵中,卸下盔甲,浑身筋突,赤体提刀,翻身上马,来与马超决战。”
成语意思:薙:除草;狝:杀戮。像割除野草,捕杀禽兽一般无所顾惜。比喻肆意屠戮,无所顾惜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送郑尚书序》:“至纷不可治,乃草薙而禽狝之,尽根株痛断乃止。”
成语意思:提心吊胆。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。
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一个个擦拳磨掌,吊胆提心的,只等姑娘一句话。”
成语意思: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。表示已无退路。
成语出处:《孙子 九地》:“帅与之期,如登高而去其梯。”
成语意思:传说杜鹃昼夜悲鸣,啼至血出乃止。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。
成语出处: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其间旦暮闻何物?杜鹃啼血猿哀鸣。”
成语意思:犹言顶名冒姓。
成语出处:《西游记》第十五回:“顶名替身者取首级,交头互耳者取首级。”
成语意思:犹言得鱼忘荃。蹄,兔罝。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
成语出处: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
成语意思:将磊韪写成小文章。比喻把重大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读〈套不住的手〉》:“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,而是大题小作,篇幅不长,而意义很大。”
成语意思:不但当面告诉他;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 大雅 抑》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”
成语意思:发、擿:揭发;奸:奸臣,坏人;伏:指隐瞒坏事。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赵广汉传》:“其发奸擿伏如神。”
成语意思:芳兰:兰草的香气;竟体:满身。香气满身。比喻举止闲雅,风采极佳。
成语出处:《南史 谢览传》:“览意气闲雅,视瞻聪明。武帝目送良久,谓徐勉曰:‘觉此生芳兰竟体。’”
成语意思:见“负老携幼”。
成语出处:《云笈七签》卷十九:“当期之世,水旱蝗虫,五谷饥贵,兵革并起,人民疾疫,道路不通,负老提幼,散流他方。”
成语意思:人是父母所生,指自己的身体
成语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祭义》:“身也者,父母之遗体也。”
成语意思:发:揭发。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法雄传》:“善政事,好发擿奸伏,盗贼稀发,吏人畏爱之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凡胎浊骨”。
成语出处:元·昊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一折:“念小生凡胎浊体,怎敢和仙子陪奉?”
成语意思:指人心离散、瓦解。
成语出处:《墨子·尚贤下》:“是故以赏不当贤,罚不当暴,其所赏者已无故矣,其所罚者亦无罪,是以使百姓皆放心解体。”“放”,一本作“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