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拼音ti的成语

  • 发隐擿伏

    fā yǐn tī fú

    成语意思: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 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[程给事]发隐擿伏,敏捷如神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狗盗鸡啼

    gǒu dào jī tí

    成语意思:见“狗盗鸡鸣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陆采《明珠记·江会》:“函关脱离,又何须狗盗鸡啼?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顾大局,识大体

    gù dà jú,shí dà tǐ

    成语意思: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,使不受损害

   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团结一致向前看》:“我们相信,我们的人民是顾大局、识大体、守纪律的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复句式成语当代成语
  • 感激流涕

    gǎn jī liú tì

    成语意思:涕:眼泪。感激得掉下眼泪。形容极度感激

    成语出处:唐·刘禹锡《王公神道碑铭》:“尝阅《诗》至《蓼莪》篇,感激流涕,故其志如刃始淬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感极涕零

    gǎn jí tì líng

    成语意思:感激之极而流下眼泪。形容极为感激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·黄庭坚《谢黔州安置表》:“罪深责薄,感极涕零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紧缩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毂交蹄劘

    gū jiāo tí jīn

    成语意思:行车交错,马蹄磨削。形容车马来往频繁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·顾炎武《菰中随笔》:“忠穆公曾牧梁州,以褒城控三节度治所,龙节虎旗,驰驿奔轺,以去以来,毂交蹄劘,由是崇侈其绎,以示雄大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近代成语
  • 贯甲提兵

    guàn jiǎ tí bīng

    成语意思:贯:穿;甲:盔甲;兵:武器。身穿盔甲,手提武器。形容杀气腾腾的样子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3回:“兄长既来赶席,如何又劳师动众?不入水府,扎营在此,又贯甲提兵,何也?”

    成语标签: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感激涕泗

    gǎn jī tì sì

    成语意思:涕:眼泪;泗:鼻涕。感激得掉下眼泪。形容极度感激

    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·薛收传》:“命舆疾至府,亲举袂抚之,论叙生平,感激涕泗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紧缩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躬体力行

    gōng tǐ lì xíng

    成语意思:躬体:亲身体验;力行:努力实行。亲身体验,努力实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林语堂《读书救国谬论一束》:“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,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当代成语
  • 纲提领挈

    gāng tí lǐng qiè

    成语意思:提起网纲,挈住裘领。比喻抓住要领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 宋濂《〈杜诗举隅〉序》:“一览之顷,纲提领挈,不待注释而其大旨焕然昭明矣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干啼湿哭

    gàn tí shī kū

    成语意思:干啼:没有眼泪地啼哭。湿哭:有眼泪地啼哭。无泪和有泪地哭。①形容哭哭啼啼。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。亦作“湿哭干啼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·尉景传》:“景曰:‘小儿惯去,放使作心腹,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!’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钩玄提要

    gōu xuán tí yào

    成语意思:钩:探索;玄:精微之处;提:举出;要:纲要。探取精微,摘出纲要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记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钩其玄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勾元提要

    gōu yuán tí yào

    成语意思:提:摘出,提出;提要:摘出纲要。探取精微,摘抉要义

    成语出处:章炳麟《缘起·例言》:“故撰录事迹,诠次法程,钩元提要,庶有取尔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近代成语
  • 钩元提要

    gōu yuán tí yào

    成语意思:钩:探索;提:举出;要:纲要。探取精微,摘出纲要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记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钩其玄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公忠体国

    gōng zhōng tǐ guó

    成语意思:谓尽忠为国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奴隶制时代·〈侈靡篇〉的研究》:“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,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,来办这项国事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褒义成语联合式成语近代成语
  • 魂不赴体

    hún bù fù tǐ

    成语意思:同“魂不附体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西湖三塔记》:“霎时间把刀破开肚皮,取出心肝,呈上娘娘,惊得宣赞魂不赴体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魂不负体

    hún bù fù tǐ

    成语意思:同“魂不附体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这里知观正待进房,又听得本家门首锣响……惊得魂不负体,掇转身望外就走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魂不附体

    hún bù fù tǐ

    成语意思:魂:灵魂;魂魄。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;就失去知觉;无法行动。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;恐惧万分。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;不能自主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 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一个好女子也,生得十分大有颜色,使小生魂不附体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常用成语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魂不著体

    hún bù zhuó tǐ

    成语意思: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。同“魂不附体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师师闻道,吓得魂不著体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魂不着体

    hún bù zhe tǐ

    成语意思:同“魂不附体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前汉书平话》卷上:“吓高皇魂不着体。”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十三回:“只见两个黄巾力士,押着李逵,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,不觉径到蓟州地界,吓得魂不着体,手脚摇战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