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渡过大海,攀越高山。指经历艰远的路程
成语出处:南朝 梁 简文帝《大法颂》序:“航海梯山,奉白环之使。”
成语意思: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。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。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冬暖而儿号寒,年丰而妻啼饥。
成语意思:形容十分震惊。
成语出处: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三卷:“予见之而魂惊魄惕,此予向者意地中固有之局,何斯人之先得我心邪?”
成语意思:汗流全身。形容极度惊惧。
成语出处:宋·张师正《括异志·张龙图》:“张焘误食厌物,谢既再拜而悟,汗流浃体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黄袍加身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一回:“自从陈桥兵变,黄袍加体,即位以来,称为真龙天子。”
成语意思:怀:怀藏;铅:铅粉;提:手里拿着;椠:古代书写用的木片。常带书写工具,以备写作的需要。。
成语出处:晋 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三卷:“杨子云好事,常怀铅提椠,从诸计吏,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。”
成语意思:浑然:完整不可分。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。
成语出处:《二程遗书》第二卷上:“学者须先识仁。仁者,浑然与物同体。义、礼、知、信皆仁也。”
成语意思:虎体:像老虎勇猛的身体;斑:杂色花纹或斑点。比喻朝廷大官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雁门关》第二折:“花根本艳,虎体原斑。”
成语意思:虎体:像老虎勇猛的身体;斑:杂色花纹或斑点。比喻朝廷大官
成语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折楔子:“花根本艳公卿子,虎体元斑将相孙。”
成语意思:虎体:像老虎勇猛的身体;鹓:古时像凤凰一样的鸟;斑:杂色花纹或斑点。比喻朝廷大官
成语出处:元·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一折:“花根本艳公卿子,虎体鹓斑将相孙。”
成语意思:形容身材魁梧,体格健壮。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:“为首一将,生得广额阔面,虎体熊腰;吴郡富春人也,姓孙,名坚,字文台,乃孙武子之后。”
成语意思: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。比喻姻缘的巧合。
成语出处:宋·刘斧《青琐高议·流红记》
成语意思:红叶上题的诗。比喻姻缘巧合或天赐良缘
成语出处: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旅邸揣摩》:“毕竟是百年姻眷了,数当明白。相会有日,君不见红叶之题乎?”
成语意思:见“擿埴索涂”。
成语出处:唐·段成式《酉阳杂姐续集·支诺皋上》:“方之蒙袂辑履,有愤于黔娄,擿植索涂,见称于扬子,差不同耳。”
成语意思:斯:此;体:体制,规模。这件事性质重要,关系重大。
成语出处:汉 班固《典引》:“兹事体大而允,寤寐次于圣心。”
成语意思:过去说过的;现在又提起了。
成语出处:柯岩《寻找回来的世界》:“迟威他们不再决定调吴家驹时就抛这个材料,现在都旧话重提,原因何在呢?”
成语意思:拣:挑选;精:瘦肉;肥:肥肉。指刻意选择,多方挑剔
成语出处: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五回:“都氏只是拣精剔肥,东推西阻,媒婆说得丑些,又落得好推。”
成语意思: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。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卢毓传》:“官人秩才,圣帝所难,必须良佐,进可替否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进可替否”。
成语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自叙》:“正色弼违,进可替不,举善弹枉,军国肃雍。”
成语意思:把已经搁置的事情重新提出
成语出处:沈从文《虎雏再遇记》:“旧事重提,显然在他这种人并不甚么习惯,因此不多久,他就把话改到目前一切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