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见“怀金垂紫”。
成语出处:晋·陆机《谢平原内史表》:“复得扶老携幼,生出狱户,怀金拖紫,退就散辈。”
成语意思:谓官服盛装。
成语出处:清·钱谦益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》:“其犹子总戎弘玮、弘场及诸孙十二人,谋相与罗长筵,考钟鼓,横金拖玉,称百年之觞。”
成语意思:和:连同。(端东西时)连盘子全部拿出来。后比喻毫不隐瞒;全部说出。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:“饭罢,田氏将庄子所著《南华真经》及老子《道德》五千言,和盘托出献与王孙。”
成语意思:指全部显露或说出
成语出处:清 李光庭《乡言解颐 地部 婚姻》:“鄙夫欣羡之眼,败家妇不足之心,合盘托出。”
成语意思:犹横拖倒拽。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第五回:“张千、李万见焦员外来问,不由分说,横拖倒扯捉进府门。”明·徐渭《英烈传》第十六回:“[也先]谁知身子一侧,侧下马来,凑巧脚镫缠住了一只脚,被马横拖倒扯。”
成语意思:咳唾:咳嗽吐唾沫,比喻谈吐、议论。“咳”也写作“欬”。比喻言辞精当,议论高明。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。
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子不见夫唾者乎?喷则大者如珠,小者如雾。”
成语意思:拽:用力拉扯。指用暴力强拖硬拉。
成语出处:明 凌蒙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四:“众皂隶一齐动手,把娇娇嫩嫩的一个尼姑,横拖倒拽,捉将下来。”
成语意思:用暴力强拉硬拖
成语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9回:“那差役便横拖竖曳,把他抓到轿前。”
成语意思:犹横拖倒拽。
成语出处:陆文夫《荣誉》:“可是文教委员是个大块头,打篮球的一等好手,横拖竖拉地就把方巧珍顶到大礼堂门口。”
成语意思: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,突出主题。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3回:“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,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。”
成语意思:汉武:汉武帝;孤:遗孤。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
成语出处:
成语意思:彼此之间互相推托,谁也不愿承担责任
成语出处: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彼此互相推托,皆齐之不收,反遗之以与金人用。”
成语意思:烘;渲染;托:衬托 。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。比喻不从正面描绘;而从侧面点染以烘托突出主要事物。
成语出处: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:“而先写张生者,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鲸涛鼍浪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王韬《西人重日轻华》:“逮至明代,欧洲诸国日强,精于驾舟,不惮远涉,往往于鲸波鼍浪中探测新地,以为通商互市之区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只顾这一方面,不顾那一方面。
成语出处:清·翟灏《通俗编·艺术》:“譬如有人卒患脊偻,诸医疗治。医以酥涂,上下著板,用力痛压,不觉双目一时并出。脊虽得直,命不得存。”
成语意思:脱:脱落。两头尖的担子两头脱落。比喻事情两头落空
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7回:“我理会得,但你去,讨得讨不得,趁早回来,不要弄做‘尖担担柴两头脱’也。”
成语意思: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。比喻两头落空。
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三折:“若与了一纸休书,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,这婆娘他若不嫁我呵,可不弄得尖担两头脱。”
成语意思:铜驼:铜制的骆驼,古代置于宫门外。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 索靖传》:“靖有先识远量,知天下将乱,指铜驼叹曰:‘会见汝在荆棘中耳!’”
成语意思:谓一齐唾骂。
成语出处: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礼部·朝班》:“时蔡虚台为仪郎,当主议,稍以极事折之,为豺绣交詈聚唾,因调停为常朝大朝之说,总之无成规也。”
成语意思:冒充别人姓名。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3回:“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,多有依草附木,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。”